> 文章列表 > “高山蔽日寒多雾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高山蔽日寒多雾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高山蔽日寒多雾”的出处是哪里

高山蔽日寒多雾”出自宋代释文珦的《送人归金华》。

“高山蔽日寒多雾”全诗

《送人归金华》

宋代 释文珦

此去金华水作程,扁舟定是过严陵。

高山蔽日寒多雾,浅濑通潮夜不冰。

汉代丝风应自咏,故乡三洞与谁登。

拟从别后题书寄,又怕征鸿未可冯。

《送人归金华》释文珦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送人归金华》是宋代僧人释文珦所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此去金华水作程,

扁舟定是过严陵。

高山蔽日寒多雾,

浅濑通潮夜不冰。

这次离开,将经过金华的水路,

独木舟必然会经过严陵。

高山遮挡阳光,寒冷多雾,

浅水河道夜晚不结冰。

汉代丝风应自咏,

故乡三洞与谁登。

拟从别后题书寄,

又怕征鸿未可冯。

汉代的丝绸之风应该自己吟唱,

故乡的三座洞穴有谁共同登临。

本想在离别之后题字寄送,

又担心征鸿尚未远飞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,描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和内心感受。诗中以金华的水路作为送别的背景,描绘了舟行经过高山与浅水的景色,并运用了高山遮挡阳光、冷雾弥漫等形象来表现离别的凄凉和无奈。诗人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,提到了故乡的三座洞穴,表达了对故乡久别的思念和希望能与他人分享此景的愿望。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离别后想要给朋友题字寄送,却又担心朋友的行程尚未结束,以及担心寄出的信鸿未能及时传达的情感。

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,展现了离别时的凄凉和思念之情。同时,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祝福之意。整首诗情感真挚,字字句句蕴含着深深的离愁别绪,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离别之情的悲壮和复杂。

程序员网站